提到乐动手机版(中国),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;但是,它的产品却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——大家日常喝的酸奶,发酵过程用的可能就是它生产的乳酸菌发酵剂。
“死磕”中国菌技术研发15年,一然生物怎样在国外技术垄断的情况下实现了“突围”?7月13日,记者走进这家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企业,找寻它的成长密码。
正定高新区邦秀东路,蓝天之下,一片现代化的白色建筑群掩映在大片的绿地之间,让人眼前一亮。
进入楼内,一间间实验室依次排开,数十名身着白大褂的研发人员,或制备菌株、或测试性能、或记录数据,各自忙碌。楼道间的墙壁上,贴满了团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专利证书。
“目前,我们共拥有多株专利菌株、65项国家发明专利,先后获得国际先进科研成果、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100多项。”一然生物常务副总经理周树彬如数家珍的一番介绍,言语间是掩饰不住的自豪。
就在不久前,一然生物还喜获首批石家庄市科技领军企业授牌,Yo-C975-F发酵剂被评为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。
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。
据了解,益生菌行业曾长期被国外企业所钳制,产业的核心技术,如优质菌种、菌株资源开采及菌株功能研究等,全部被国外巨头所垄断。“如果当时没有国外提供菌株资源,我们连一瓶合格的酸奶都很难生产出来。”周树彬说。
也正是为了摆脱这一困境,一然生物展开了艰辛的技术研究,开始探索中国菌发展道路。
2009年,科技部将“乳酸菌资源库建设及益生菌发酵剂和制剂产业化示范”重点项目课题列入“十一五”科技项目。由公司董事长赵林森带领的11名硕博人员组成了一然生物孵化中心,“菌种事业部”也顺势成立,开启破局之旅。
“当时,我国在乳酸菌产业化技术方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,甚至有些人认为,我们根本无法逾越这道鸿沟来打破僵局。”周树彬说,创业初期,团队只能以“摸索式”的方式进行科研。经过近3年的技术攻关,才成功突破了乳酸菌发酵剂生产技术,填补了国内乳酸菌发酵剂生产技术的空白,打破了欧美企业在这一领域长达30年的垄断。
随后,他们又先后从内蒙古、西藏、云南等全国30多个生物多样性突出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低的地区持续采菌,精选出3000余株优秀菌株,建成了“中国菌株”资源库。
如何更好地实现菌株的产业化?还是在一然生物,我国第一条菌种自动化生产线迅速建成。发展到今天,已成为亚洲地区产能最大的高活性益生菌产业化基地。
菌种分离、鉴定、提取、培养、冻干、包埋、混料、包装……透过厚厚的玻璃墙,记者看到,万级净化车间(局部百级)内,乳酸菌自动化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中。为了保障产品质量,他们更是建立了8大过程管控、100多个生产工艺流程检测、557个质量检测点,全方位、立体化进行产品质量检测。
“如今,我们已打通益生菌从‘种子’、生产到成品的全产业链端,助力益生菌菌株本土产业化再次取得新突破。”周树彬说,益生菌有酸奶产业“生物芯片”的美誉,其应用场景却早已超出普通食品的范畴,包括服务于大健康、大农业、中药发酵药食同源、生物营养等行业应用在内,一个千亿级的“益生菌产业大蛋糕”逐渐显现。
周树彬告诉记者,眼下,一然生物微生物活菌制剂工程的三期项目已投产,可年产500吨纯菌粉、20亿条包复合益生菌制剂。四期项目也已完成备案,预计年底前开工建设。
“如今,我们已经构建起多元化应用的产品体系,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0%。”周树彬说,未来,一然生物将通过上市实现跨越发展,实施“益生菌+”战略,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,向生物健康领域的全球高端产业链进军,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,形成集生产、研发、体验、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微生物科技产业园区,成为国际知名的益生菌产业基地、科技研发基地、应用创新基地和科普体验基地,用微生态改变大生态,用中国菌助力中国梦。
作者手记:
向创新要动力
梳理一然生物的发展历程,一条成长轨迹清晰可见:
从最初的一间实验室到建成亚洲最大的乳酸菌产业化基地,从关键技术被“卡脖子”到打破国际垄断,从单一乳酸菌发酵剂产品到建立起大健康、大农业、中药发酵药食同源、生物营养等多元化应用的产品体系……成立十余年来,一然生物发展壮大的步子愈发坚定。
思考发展背后的原因,一把看不见的发展“钥匙”至关重要:
企业员工400人,研发团队就占了近1/4;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6%;拥有多项专利菌株、国家发明专利65项,获得国际先进科研成果、多个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100余项……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这一刻,在这里得到了有力的证明。
发展新质生产力,主要载体是产业,核心引擎是创新。在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征程中,我们由衷地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像一然生物这样,勇于创新,持续创新,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构筑竞争新优势,赢得发展主动权,加速形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相关标签: